Javascript is not enabled! Please turn on Javascript to use this site.

西方文明史

歷史系 劉慧

課程簡介

中文課程名稱:西方文明史
英文課程名稱:Western Civilization
授課教師:劉慧
學分數:2 學分
開課單位:歷史系
建立日期:2012 年 2 月

課程概述

本課程將介紹西方文明在公元 1500 年之前上古、古典、中古時期的發展。課程從文明的起源、近東地區文字與城市的出現談起;進入西方文明之典範的希臘、羅馬時期後,將以哲學思想、政治組織為重心;接著介紹基督教及伊斯蘭教的出現及早期發展、以及日耳曼民族在第五世紀建立的王國,如何在現實物質條件、帝國理念等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逐漸轉變為今日西歐各國的雛形;後半學期則將利用中世紀在今日的兩類形象來討論西方文明制度面與文化面的發展。現今大眾對中古歐洲的想像大致有兩類:一是浪漫的騎士與城堡,亞瑟王與羅賓漢,直接而忠誠的人際關係;另一類是「封建」、迷信、落後的黑暗時代,等待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才來拯救西方文明。本課程將介紹歷史學界對「封建」、騎士、文藝復興等課題的討論,幫助同學了解中世紀的政治文化、社會結構、學術成就、建築藝術的發展以及與之前、之後西方文明的聯繫與傳承。
本課程的進行圍繞著八份經典節選之「必讀資料」。除了講演課之外,每兩周的第二小時設有一次「報告與討論課」。課堂講演內容將提供必讀資料的時代背景,但同時必讀資料又是講演內容的資料來源之一,希望藉此展現史學研究中史料研讀、理解詮釋之間的關係。報告與討論課則是同學們的時間,由同學分組輪流上台進行口頭報告,發表對必讀資料的分析與見解;之後並在助教或我的主持下,討論資料引發的議題。除了培養分析歷史事件或歷史變遷的能力外,透過對同一份資料各自的閱讀以及群體的交換意見,希望提供同學機會練習獨立思考以及溝通討論。

課程目標

課程主題廣及人類經驗不同層面,希望學生透過觀察、分析、解釋各史料當中展現的歷史事件與現象,能自行建構出過去時代的多種面貌、建立歷史發展的假設、並看出特定事件在不同脈絡中展現的歷史意義。在技能方面,學生透過蒐集資料、細讀與整理資料、形成觀點、表達觀點的過程,能鞏固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加強組織表達的技能。

課程要求

本學期共有四項作業 (占學期成績 80%) 並要求課堂參與 (占學期成績 20%)。課堂參與的分數主要來自每次「報告與討論課」中,身為「非口頭報告組」的同學的表現。四項作業是兩次分組口頭報告、兩次書面作業。書面、口頭作業均針對「必讀資料」而作;開學之初同學即須在八次有「報告與討論課」的周次中,自行選擇四周。
書面作業主要為提供同學練習「整理與呈現資訊」與「根據資訊建立觀點」兩種不同層次的活動。前者包括將資料讀懂、利用工具書或網站釐清作者和資料的背景,之後以流暢、合邏輯的方式書寫出來;後者則是練習如何思考資料中呈現的文化意涵與社會面貌,從資料中了解過去的事件與變遷、古人的想法與假定。書面作業依照同學在學期第一次上課時自行選擇的周別,之後在當周周四上午 7.00 前,按時上傳繳交。口頭報告則需全組同學分工合作,在 20 分鐘的時間內,用講述為主、輔以投影片或其他媒體,介紹組員對資料的詮釋與省思。
在不需作報告、交作業的幾周,學生也必須配合進度閱讀必讀資料。必讀資料多來自經典名作的英譯,希冀學生養成直接面對經典的勇氣、而非依賴各類二手之「解析」、「評論」。閱讀經典其實並不簡單:需要一些時代背景知識的配合,需要查出文章中不熟悉的字詞 (事件、制度、概念等),需要猜測作者的言外之意;本課程要求同學確實將指定資料仔細讀畢,並在閱讀過程中練習自行發現問題 (包括較表層的、文中人事物為何,以及較深層的、文中透露出的當代想法或是更長時間的概念)、找尋答案、產生想法。

成績評量方式

1. 課堂討論參與 20%
分數來自報告討論課之發言及課堂出席
2. 小組口頭報告 2 次 40%
一組至多四人,報告時間 20 分鐘;請在選擇作報告周別之周四上午 7.00 前將報告投影片或是講綱上傳至作業區,一組傳一份即可(請在第一張投影片或講綱第一頁提供組員姓名系級學號)
3. 個人書面作業 2 次 40%
正文以一至二面 A4 為準;請在選擇繳交周別之周四上午 7.00 前上傳繳交。作業遲交將扣分、作業抄襲以零分計算、抄襲兩次學期成績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