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is not enabled! Please turn on Javascript to use this site.

中國傳統生命禮俗

文學院中國文學系 葉國良

課程簡介

中文課程名稱:中國傳統生命禮俗
英文課程名稱:CHINESE TRADITIONAL BIRTH CUSTOMS
授課教師:葉國良
學分數:2 學分
開課單位:文學院中國文學系
建立日期:2010 年 9 月

課程概述

中國生命禮俗,有其悠久之傳統,從可考的西周時期傳承到現代,期間儘管有所變革,但仍保有特定的精神與儀式。生於現代社會的人士,既然仍舊從事生命禮俗活動,則對於該活動的意義與期間的變革有所了解,無疑可以提升生命的價值。基於以上的了解,本課程將分成生育、成年、婚禮、喪祭等單元講授,每個單元都從先秦介紹到現代。先秦的部分是源頭,最為重要,因此以《禮記》中〈檀弓〉、〈冠義〉、〈昏義〉、〈內則〉、〈三年問〉諸篇為教材,詳細講解,使學生了解各該禮俗的意義。接著使用自編講義,介紹各該禮俗之演變狀況,並闡發現代生活中人們習以為常的禮俗軌跡,使古今發展變化得到脈絡性的說明。

課程目標

  1. 促進學生對古代生命禮俗的瞭解,並建立古今之間的相關性藉由學習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出生、成年、婚、喪 等禮俗,使學生瞭解古代的生命觀、價值觀,以及現代生命禮俗的來源,從而對傳統禮俗有更深刻的認識, 對傳統文化有更深厚的感情,引導學生建立古今之間的相關性。
  2. 培養學生反省自身在文化中的定位,以提升學生關懷社會使命感透過古今禮俗演變的介紹,啟發學生認識社 會政治與物質環境的改變、民族接觸等,對價值觀、禮俗所帶來的衝擊與影響,引領學生反省自身在文化中 的地位,並增進關懷社會的使命感。
學生學習成就
  1. 熟悉《禮記》的重要篇章 除了〈大學〉、〈中庸〉等文章之外,《禮記》闡發禮義、記載儀節最重要的幾篇文章〈冠義〉、〈昏義〉、〈內則〉、〈檀弓〉、〈三年問〉等在課程得到深入淺出的詮解。
  2. 認識古代禮俗並反省自身在文化中的地位 藉由系統化而有脈絡的介紹與引導,認識古代禮俗,體認並省思文化不單是在上者所能主導,個人、在下者對文化的演變的重要性,亦不可小覷。
  3. 樂於觀察禮俗的變化及意義,尤其是現代社會受西方影響的禮俗 透過課程說明,重新觀看生活中許多習焉不察的禮俗,如中國古代與西方對年齡的不同計算方式,卻共同呈顯現代社會中的虛歲與實歲。又如西方婚禮常見的白紗禮服,實蘊含宗教意義;而現代婚禮則並行古代禮俗與西方儀節。藉此親身體驗民族交流時對文化、禮俗所帶來的影響。

成績評量方式

  1. 平時成績佔30%(含出席率,隨堂默寫)
  2. 期中考佔30%
  3. 期末考佔40%
  4. 課堂活動參與踴躍、回答問題酌予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