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社會學的研究
-
課程簡介
- 資源下載
- 課程介紹
- 孔子研究的基本問題
- 研究孔子的相關理論 (一)
- 研究孔子的相關理論 (二)
- 孔子之前的大我脈絡 (1)
- 孔子之前的大我脈絡 (2)
- 孔子的文獻
- 孔子的生平故事及其層疊累創 (1)
- 孔子的生平故事及其層疊累創 (2)
- 孔子的思想:為學與德行 (1)
- 孔子的思想:為學與德行 (2)
- 孔子的思想:父子、君臣、朋友、夫婦 (1)
- 孔子的思想:父子、君臣、朋友、夫婦 (2)
- 孔子的思想:父子、君臣、朋友、夫婦 (3)
- 孔子的思想:禮樂及其他 (1)
- 孔子的思想:禮樂及其他 (2)
- 孔子的笑與幽默
- 孔子的思想 ─ 理想的道德、人格與社會 (1)
- 孔子的思想 ─ 理想的道德、人格與社會 (2)
- 孔子與弟子的師生關係及孔門弟子 (1)
- 孔子與弟子的師生關係及孔門弟子 (2)
- 先秦諸子中的孔子形象
- 孔子的聖化與崇拜 (1)
- 孔子的聖化與崇拜 (2)

本月點閱|362 次
授課日期|2015 年 9 月
孫中興
學分數:3學分
開課單位:社會學系
本課程共 15 講| 24
16
0
本作品除另有註明外,採創用 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3.0 臺灣版授權釋出。
課程概述
這門課程希望從社會學的觀點來探討有關孔子的記載的歷史演變,這門課程著重的是有關孔子的認知或知識和時代環境的關係。當然也會討論到孔子的思想,這門課要強調的則是不同的詮釋和詮釋者,以及時代環境之間的關係。因為這樣特殊的角度,所以恐怕和一般人文學科的研究取向會有些不同,這是為什麼課程上會特別註明「社會學的研究」的關係。
這門課程分成幾個部份:首先是討論研究孔子所會碰到的基本問題,我會特別強調從社會學角度研究和其他取徑的不同之處。接著討論的是幾個社會學的研究角度,例如:英雄史觀、辨偽史觀、集體記憶、意識形態等等。然後才開始討論歷代有關孔子的文獻,以及其中關鍵的詮釋和變化。這個部份會討論到孔子生平及其思想,以及孔子弟子與孔學的傳承問題。最後的部份是討論到孔子身後言論的「正典化」、孔子形象「神聖化」、「孔家世襲制」,「儒門淡泊」、「尊孔」和「反孔」等等正反雙方面的主要問題。
這門課預期是給具有一般中學中華文化程度的學生所選修,主要教材也都是中文,其中有些文言文和簡體字資料,選修的同學請多加注意。
另外,本課程這學期選定成為「台大開放式課程」的錄影計畫。課程會在錄影過後的兩至三個星期左右,經過後製放上網路。以便缺課同學可以自行補課。但希望決定選修的同學還是要來上「現場」。各位同學不會「入鏡」,請放心。
課程要求
這門課的作業要求如下: 1 上課前準備一段《論語》的心得,老師於上課開始隨時抽點同學發表預先準備好的意見,並請其他同學加以評論。 2 本學期要撰寫一篇圖文並茂的〈孔廟參訪記〉,結合上課所說,實地探訪孔廟,並拍照存證。 3 企劃一場和孔子有關的文化創意活動﹝請勿募款﹞並且加以實踐。 4 上課臨時規定的小作業。 所有書面作業要達到下列標準 1 不准抄襲網路或其他書面資料,要自己撰寫。 2 不得遲交。遲交以未交論。 為了能夠注意到學生的學習並且能改正學生的所有作業,所以這門課無法容納太多學生。有意選修的學生一定要能如期完成作業,課前主動閱讀上課資料,上課時主動提問,如此才會收到學習的最大效果。沒有這方面準備的同學,請勿選修,以免自誤誤人。 有關作業的要求及繳交期限會於第一週上課時說明,請欲修習本課程的學生第一週務必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