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與21世紀
-
課程簡介
- 資源下載
- 導論:課程介紹:21世紀新趨勢與新價值觀的建立
- 孔子與21世紀的對話
- 孟子政治思想與21世紀
- 孟子的思維方式與21世紀中華文化的展望
- 從「自我」的轉化到「世界」的轉化:儒家修身理論與21世紀
- 論傳統文化中人與自然之關係:兼論其21世紀的新啟示
- 中國大乘佛學與21世紀
- 朱子「理一分殊」說及其在21世紀全球化時代的新意義
- 農業傳統及其21世紀的新展望
- 傳統文化中的「時間」概念及其21世紀新啟示
- 傳統文化中的史學思想與21世紀的新挑戰
- 傳統文化中的書院教育與21世紀大學教育的新課題
- 從傳統到現代的過渡:18世紀東亞思想的轉變
- 從對抗到均衡:從21世紀視野論傳統中國學術與西方社會科學理論之互動
- 臺灣文化的變遷及其21世紀新展望
- 結論:傳統文化與21世紀

本月點閱|216 次
授課日期|2010 年 9 月
傳統文化與21世紀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wenty-First Century
黃俊傑
學分數:2學分
開課單位:歷史學系
本課程共 16 講| 12
16
4
本作品除另有註明外,採創用 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3.0 臺灣版授權釋出。
課程概述
本課程從21世紀觀點探討傳統文化之內涵、價值及其21世紀新意義。本課程分析之傳統文化包括「儒家思想」、「自然觀」、「大乘佛教」、「農業傳統」、「時間概念」、「史學思想」、「傳統學術」、「書院教育」、「台灣文化」等主題,討論其與21世紀的互動。每週均有「閱讀作業」、「思考問題」及「延伸閱讀」等。
課程目標
本課程之目的在於提昇修課學生對於傳統文化的熟悉度,奠定其運用傳統文化精神資源,以因應21世紀新挑戰的能力。
學生學習成就
- 提昇對傳統東亞文化的熟悉度。
- 瞭解現代的重大問題與挑戰,並運用傳統東亞文化資源思考現代問題。
課程要求
本課程每週講課二小時,選課同學必須參加期中考及期末考,並在第10週結束後撰寫一篇心得(約1,000-2,000字)繳交至教學網站,同時每週上課的第3小時參與助教帶領的討論課,以提昇寫作及口語表達報告能力及學習效果。
成績評量方式
- 期中考…………………………20%
- 期末考…………………………20%
- 心得報告………………………30%
- 出席上課及每週與助教討論…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