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國文:先秦兩漢文選
-
課程簡介
- 資源下載
- 課程介紹、中文人應有的素養、介紹經典閱讀
- 神話、寓言選讀
- 司馬遷與《史記》簡介、〈魏公子列傳〉
- 〈魏公子列傳〉 (1)
- 〈魏公子列傳〉 (2)
- 〈伯夷列傳〉一
- 〈伯夷列傳〉二
- 〈伯夷列傳〉三
- 班固與漢書簡介
- 李陵傳 (1)
- 李陵傳 (2)
- 蘇武傳 (一)
- 蘇武傳 (二)
- 晉公子重耳之亡 (一)
- 晉公子重耳之亡 (二)
- 秦晉韓之戰 (1)
- 秦晉韓之戰 (2)
- 《戰國策》選讀 (1)
- 《戰國策》選讀 (2)
- 公羊傳、禮記、國語選讀 (1)
- 公羊傳、禮記、國語選讀 (2)
- 先秦諸子的興起
- 墨子概說暨文章選讀
- 荀子概說暨文章選讀 (1)
- 荀子概說暨文章選讀 (2)
- 荀子概說暨文章選讀 (3)
- 法家概說與韓非子選讀 (1)
- 法家概說與韓非子選讀 (2)
- 道家思想的淵源長短與派別
- 老子概說 (1)
- 老子概說 (2)
- 老子概說 (3)
- 老子概說 (4)
- 莊子概說 (1)
- 莊子概說 (2)
- 莊子概說 (3)
- 莊子概說 (4)
- 莊子概說 (5)
- 抒情文學
- 應用文學 (1)
- 應用文學 (2)

本月點閱|1,255 次
授課日期|2012 年 9 月
李隆獻
學分數:3學分
開課單位:中國文學系
本課程共 25 講| 41
30
11
本作品除另有註明外,採創用 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3.0 臺灣版授權釋出。
課程概述
本課程選讀篇章為先秦至兩漢文章,與二年級的《歷代文選》為本系有關「歷代文選」的兩門必修課;《歷代文選》選讀魏晉南北朝以下文章,兩者銜接。希望透過經典篇章的選讀,既使同學對歷代文學的特色有概略的掌握,也對歷代文學與文體的發展有扼要的認知。
本課程主要內容為先秦兩漢史傳散文、諸子散文;部分經書與相當於後世「文學」性質的作品,如辭、賦等,與實用性質的秦漢書、策等,亦在研讀、講授、討論之列。
課程目標
本課程旨在使中文系同學對傳統文化與文學的根源有基本的認識,並增進同學的文學賞析能力與個人思辨、批判力,以充實自我,建立個體自覺。其目的可概括為四:
一、透過文章的句讀、疏解、研析,加強同學閱讀古書的能力。
二、透過經典作品的選讀,使同學對中國的人文傳統與文學概況有深層的認識與了解。
三、透過師生口頭的研討分析,使同學熟悉人文思惟的程序與方法。
四、經由口頭討論與寫作練習,一方面加強同學的思考與表達能力,一方面促使同學對一己生命有所自覺,進而建立成熟的人生觀。
課程要求
1、講解、分析、討論並重。因礙於時間不足,文字訓詁視情況而詳略不同,同學可利用兩本教材自行研讀,如有不懂,可於課堂上或下課時提問。下學期擬兼採分組報告。
2、上課前務必預習。除依預定進度上課外,課前會先告知上課內容。除自行標點,研究文義外,上課亦可提出問題。
3、「補充講義」必讀;「延伸閱讀」與「進階閱讀」屬「課外閱讀」,「延伸閱讀」列入考試範圍,「進階閱讀」雖不用以出題,但可增加考試分數。
成績評量方式
1、作業:
作業4篇:(佔40分)
(1)第一篇作文:簡略自述成長的過程(學校、城鄉)、興趣,影響最大的人/事情;何以選擇進中文系;對大學生活的計劃、期許及對未來生涯的規劃。(開學2週內繳交)
(2)另3篇作文可自行命題,題材為自身感發或閱讀心得,文體則記敘、抒情、說明、議論(分析、闡述)皆無不可。
(3)第2篇10月底前繳交;第3篇11月底繳交,第4篇12月底繳交。
2、考試:
第一學期期中考:11月5日。
第一學期期末考:元月7日。
3、期中考、期末考各佔30分;另視課堂表現加減分數。
指定閱讀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編:《先秦兩漢文選》(臺大中文系)
屈守元等選注:《中國歷代文選》(上冊)(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閱讀
吳宏一編著:先秦文學導讀1:《詩辭歌賦》(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吳宏一編著:先秦文學導讀2:《史傳散文》(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吳宏一編著:先秦文學導讀3:《諸子散文》(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吳宏一編著:先秦文學導讀4:《神話寓言》(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劉盻遂、郭預衡主編:《中國歷代散文選》(上冊)(臺北:五南圖書)
王力主編:《古代漢語》(四冊,臺北:藍燈文化事業)
北京大學中國文學史教研室選注:《先秦文學史參考資料》(臺北:里仁)
北京大學中國文學史教研室選注:《兩漢文學史參考資料》(臺北:里仁)
梁.蕭統主編:《昭明文選》(李善注本、六臣注本.臺北:華正書局影印本、臺北:文津出版社影標點本)
清.林雲銘:《古文析義合編》(臺北:廣文書局)
梁.劉勰著.范文瀾注:《文心雕龍注》(坊間有多種版本)
明.吳訥等:《文體序說三種》(臺北:大安出版社)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三冊)(北京:中華書局、臺北:華正書局)
王國瓔:《中國文學史新講》(上下冊)(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陳望衡:《中國古典美學史》(臺北:華正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