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哲學史
-
課程簡介
- 資源下載
- 西洋哲學的創始:古希臘哲學
- 西洋哲學的創始:古希臘哲學 (二)
- 辯士與蘇格拉底
- 從蘇格拉底到柏拉圖
- 從蘇格拉底到柏拉圖 (續)
- 柏拉圖的《斐鐸篇》
- 柏拉圖的《理想國》
- 亞里斯多德的邏輯與科學哲學
- 亞里斯多德的物理學
- 亞里斯多德的心理學:靈魂的分析
- 亞里斯多德的形上學
- 亞里斯多德的形上學 (續)
- 亞里斯多德的倫理學:人類善的展示
- 亞里斯多德的政治學:幸福的完全實現
- 希臘化時期哲學與犬儒學派
- 斯多噶主義
- 斯多噶哲學的物理學
- 斯多噶哲學的邏輯與知識論
- 斯多噶哲學的倫理學
- 伊比鳩魯主義
- 懷疑學派
- 中世紀哲學簡介
- 新柏拉圖主義 普羅提納斯 (一)
- 新柏拉圖主義 普羅提納斯 (二)
- 奧古斯丁 (一)
- 奧古斯丁 (二)
- 奧古斯丁 (三)
- 坎特伯瑞的聖安生 多馬斯.阿奎納斯 (一)
- 多馬斯.阿奎納斯 (二)

本月點閱|1,835 次
授課日期|2012 年 9 月
苑舉正
學分數:3學分
開課單位:哲學系
本課程共 29 講| 29
31
1
本作品除另有註明外,採創用 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3.0 臺灣版授權釋出。
課程概述
本課程的主要方向在於,為哲學系的學生,在有關西洋哲學上的認識,提供一個歷史性的說明與詮釋。本課程基於課程規劃之要求,將西洋哲學史 (一) 之教授內容集中於從「西洋哲學之起源」,直到「文藝復興」為止。其主要的教學內容將沿著歷史的主軸,分為四個方向:第一、「先蘇哲學」(其中包含主要「自然哲學家」外,還附有當代詮釋);第二、「希臘三哲人」(除介紹蘇格拉底、柏拉圖與亞理斯多德三位哲學家外,還將柏、亞二位之哲學作綜合比較);第三、「泛希臘哲學」(主要以斯多噶學派、依比鳩魯學派、懷疑學派為主);第四「中世紀哲學」(除以奧古斯丁與湯瑪士之哲學為中世紀代表外,還以泛希臘哲學為思想主軸)。在區分出這四個不同時期的西洋哲學後,我們嘗試地分別以不同的概念說明這四個時期的主要哲學精神。首先,對於「先蘇哲學」,我們採用「自然原則」作為說明的主軸(因為這時期的哲學以思考自然中不變的「原則」為主)。對於「希臘三哲人」,我們採用的是「倫理原則」(因為蘇、柏、亞三人均將思考對象由朝向自然而回歸於人,以人之倫常為思考之主體);對於「泛希臘哲學」,我們採用的是「理性原則」(因為此時代所提倡之理性原則 (邏各斯 (logos)),能夠成為融合天上與人間,自然與倫常的基礎);最後,對於「中世紀哲學」,我們企圖以「創造原則」(因為在基督教文明與宗教改革的辯證關係中,創造的來源與結果是所有哲學反思的對象) 作為說明的要點。當然,這些原則的設計,要旨在於具體呈現不同時期的主要哲學精神,但在其深刻的哲學意義上,他們當然都具有歷史相連的基本哲學內容。這些原則告訴我們,事物的發展,必然會經歷不同的階段。
課程目標
在這門課的教授過程中,我們會特別注意如下幾個問題,並且將他們的解答視作本課程教學的目標:
第一, 為什麼西洋會出現哲學這一門學問?
第二, 西洋哲學史的歷程中,曾經發生過哪些蛻變?
第三, 西洋哲學史的一貫精神為何?
第四, 什麼是西洋哲學史發展中最具獨特性的地方?
這四個問題分別顯現出西洋哲學發展歷史中的「起源」、「階段」、「原則」與「特色」四個主軸。我們在授課的過程中,對於這四個問題採取開放的態度,任憑學生透過上課講解的內容,自行參酌閱讀指定教材,進行發揮。
課程要求
每一位同學必須在課前閱讀所印發之講義與指定的書籍外,還必須踴躍在課堂中發問與討論。另外,修課同學也應當針對所有文章後所附帶之書目,自行視修課內容需要,參考閱讀。
延伸閱讀
苑舉正,一九九七年六月:“The Immortality of the Soul in Greek Mythology and Its Rationalization”《揭諦創刊號》, 嘉義,南華管理學院哲學研究所,pp. 195- 232。
苑舉正,一九九八年五月:〈亞理斯多德看政治: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折衝〉《當代》,第 129期(復刊第10期),台北,pp. 24-37。
苑舉正,一九九九年九月,〈哲學與歷史中的城邦〉,《揭諦》第二期,嘉義,南華大學 哲學研究所,頁161-193。
指定閱讀
Bertrand Russell,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London ; New York : Routledge, 2004)
Frederick Copleson, S.J., A History of Philosophy Volume 1 (New York: Image Books, 1962).
苑舉正,《西洋哲學史講義》(未出版,將於課堂中影印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