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之美

宋詞之美

本月點閱|1,078 次
授課日期|2014 年 9 月

宋詞之美 The Beauty of the Sung Ci Poetry

劉少雄

學分數:3學分

開課單位:中國文學系

本課程共 15 講| 影片數量 15 教材數量 15 參考資料數量 0

課程概述

詞,原屬配合音樂而能歌唱的詩,是中國韻文中最婉麗動人的一種文體。詞之為體,委婉含蓄,最具女性陰柔之美,宜於表達幽隱深微的情思。詞人所代表的是一種細膩、敏感的生命型態,追憶往事,流連光景,對於男女相思之情、風物年華之變化,詞人多出之以輕靈細緻的筆觸,寫入哀感,賦以真情,最能動人心魂,予人隱約淒迷之感。詞的抒情特性,主要是以時空與人事對照為主軸,在情景今昔、變與不變的對比安排下,緣於人間情愛之專注執著和對時光流逝的無窮感嘆,美人遲暮、春花易落、好夢頻驚、理想成空等情思遂變成詞的主題。
如何排遣悲哀?怎樣在情中得到安頓?是詞家的重要課題。或表現為執著的熱情,或以豪情反撲,或以曠達的懷抱紓解,呈現了一種獨特的生命情調─陰柔中有著韌性。詞,作為時代的文學,其所展現的這種「好景不常,人生易逝,但此情不渝」的精神,正與宋人立身行事、治學為文等方面的「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態度相一致。
詞的世界,是一個有情的世界。古人,因時感事而作詞;今我,緣情興感而讀詞─古往今來,牽繫著彼此的就是變化人生之中那不變的情。以今情讀古詞,讀的不只是兩宋名家的情意,其實更能讀到一己的內在情思。如是,時空交感,彼此同心,我們的情感天地顯得深美、更渾厚、更寬廣。

課程目標

本課程以選讀宋代名家詞為主,希望透過幾個代表作家、重要主題的論述,相互輝映,以彰顯詞體之美、人情之美,豐富我們對傳統抒情美典的認識,並藉由生命情調的分享,加深我們對中國人文精神的體悟。

課程要求

修習本課程的同學須對詞有興趣,願意主動學習,並切實於上課前預習將講授的詞篇,閱讀講義和指定之相關論著。

指定閱讀

一) 老師編撰詞選及相關資料之講義。

(二)《宋詞三百首》(坊間任一版本皆可)。

(三) 繆鉞、葉嘉瑩:《靈谿詞說》,臺北:正中書局。

參考書目

龍沐勛編選、卓清芬注說:《唐宋名家詞選》,臺北:里仁書局,2007。
鄭騫編注:《詞選》,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汪中注譯:《新譯宋詞三百首》,臺北:三民書局,2010。
俞平伯編:《唐宋詞選釋》,臺北:木鐸出版社,1981。
薛礪若:《宋詞通論》,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80。
劉若愚:《北宋六大詞家》,臺北:幼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6。
孫康宜:《晚唐迄北宋詞體演進與詞人風格》,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94。
繆鉞:《詩詞散論》,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77。
鄭騫:《景午叢編》,臺北:中華書局,1972。
葉嘉瑩:《迦陵談詞》,臺北:三民書局,1997。
葉嘉瑩:《中國詞學的現代觀》,臺北:大安出版社,1988。
葉嘉瑩:《唐宋名家詞賞析》,臺北:大安出版社,1988。
吳宏一主編:《宋詞賞析─曉風殘月》,臺北:時報文化公司,1992。
劉少雄編著:《讀寫之間─學詞講義》,臺北:里仁書局,200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