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抒情文學
-
課程簡介
- 資源下載
- 追尋與相逢的浪漫,林宏佳教授主講
- 兩種溫柔,一樣真心,林宏佳教授主講
- 悲秋、體氣與抒情,鄭毓瑜教授主講
- 嗜欲體驗與帝國想像,鄭毓瑜教授主講
- 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從李白的飲酒與名山遠遊說起,蕭麗華教授主講
- 見證大唐歷史的詩人杜甫:從杜甫〈壯遊〉與社會詩說起,蕭麗華教授主講
- 宋詩的日常性,黃奕珍教授主講
- 宋詩的議論與說理,黃奕珍教授主講
- 兩地相思 - 說一種「回盪」的詞韻,劉少雄教授主講
- 似水流年 - 說一種「傷逝」的詞情,劉少雄教授主講
- 性靈與生活 - 晚明文人的生活美學,曹淑娟教授主講
- 個人與世變 - 明清之際的士人心事,曹淑娟教授主講
- 憂患與閒適:境外漢詩的抒情與敘事,高嘉謙教授主講
- 抒情與悼亡:民國遺民詩學,高嘉謙教授主講

本月點閱|428 次
授課日期|2013 年 2 月
林宏佳
學分數:2學分
開課單位:新百家學堂
本課程共 14 講| 14
15
1
本作品除另有註明外,採創用 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3.0 臺灣版授權釋出。
課程概述
「抒情」,是中國文學的核心傳統。人生天地間,隨應著一己的、群體的、社會的乃至家國社會的變化,感時應物、發為言詠,正是〈詩大序〉所謂「在心為志,發 言為詩」;詩,於是承載著中國文學最真摯的心事。本課程擬由八位教授各自講授兩個講題,在「古典抒情」的總軸下,結合巨觀與微觀的視角,綜覽時代、詩人、 生活、抒情四者在文學中的交錯變化,諸如個人如何面對個人情感生活中的困頓?國家的盛衰、生民的悲歡,如何影響詩人的筆端,張揚帝國的想像或披露殘酷的社 會現實?甚至在鼎革易代之際,對義理、存在的思索如何化為詩歌?流跡天涯之時,如何想像故園?此外,在詩歌的流變中,如何在前人已有的成就下,持續開拓新 的方向,創造詩歌的生命力?
要之,本課程觸及古代詩人、詩體的諸種面相,而皆以「抒情」為本懷,以時代言,上起下秦下迄晚清;以體裁言,體式由四言、五言乃至於七言;以類型 言,涵括詩、詞、乃至於辭賦,以題材言,則涵括個人家國乃至於朝代更迭、浪跡異域等。在一學期中,由八位教師聯合講授,具體而微、交互映帶,共同呈顯古典 抒情文學的百般樣貌。
課程目標
本課程擬選讀各時代經典的詩歌文本,一方面使學生了解「抒情」傳統在歷朝各代的抒情樣貌與流變概況,另一方面更能回饋於自身,面對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悲喜憂歡時,能透過文學尋求共感與慰藉,從而豐富一己的人生歷練。
課程要求
- 學生須事先閱讀課程規定教材,以及延伸閱讀的材料,以回應教師在課堂提出之問題。
- 相關延伸閱讀篇章將影印給學生,或以檔案方式陳列於課程網頁,方便學生課後下載閱讀。
- 學生在聽課後必須提出個人感想和疑問,同時在教學網頁的討論版進一步發表心得,帶動更多學生參與,提供學習樂趣。
- 學生須依教師要求,書寫小報告或小作業,以強化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