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國的國家與皇權

傳統中國的國家與皇權

本月點閱|1,579 次
授課日期|2011 年 9 月

傳統中國的國家與皇權 State and Monarchy in Traditional China

甘懷真

學分數:2學分

開課單位:歷史學系

本課程共 14 講| 影片數量 15 教材數量 14 參考資料數量 0

課程概述

本課程的核心課題是探究傳統中國的皇帝制度。所謂傳統中國是泛指前近代的中國,即十九世紀前的中國。而皇帝制度則指西元前221年開始秦始皇所建立的一種王權型態,這種王權型態在其後經歷各種變化,但其最高的政治首長被稱為皇帝,故史學家稱之為皇帝制度。這個政體結束於1911年的國民革命,其後民國成立。
皇帝制度是一個鉅大的史學課題。本課程的開設,適逢辛亥革命百週年,也藉機檢討從專制到民主的變化及其意義。因此課程的目的也是在反省民主政制的意義。
課程的重點如下。一,傳統中國究竟是一個「國家」(nation) 或一個「帝國」(empire)。二,若我們認為傳統中國是一個「世界帝國」,則其制度與特色為何。三,中國是一個農業帝國嗎?若然,則非農業在帝國內的角色為何?四,中國作為歷史上的一個連續政治體,其特色是「朝代」,何謂「朝代」。五,探討皇帝制度的崩潰與近代民主政體的成立過程。
本課程分二部分。一部分是演講,另一部分是「研導」。研導課限修習演講課的同學選修。研導課有討論課與論文習作。 本課程是本年度臺大的「開放式課程」之一,故會有影音攝製的作業。

課程目標

  1. 本課程作為歷史系的選修課,是訓練學生具備學士班高年級與研究所(碩士班)的史學研究能力。
  2. 學習與討論如何從政治史的角度觀察人間的權力與支配的諸現象,並作為實踐的知識資源。
  3. 在世界史的架構下,探究中國王權的特色。
  4. 比較專制與民主政體的異同。

課程要求

  1. 具備一定的中國史的知識。若自覺這方面能力不足,須向教師或助教反映, 以尋求協助。
  2. 對知識的探索有熱情與興趣。
  3. 完成課後閱讀作業。

成績評量方式

  1. 期末考/研究論文 40%
  2. 文獻回顧報告30%
  3. 隨堂作業30%
TOP